“赢在中国”2017记录中国企业转型实战,实体经济能否弯道超车?
2017-10-18 13:48:43
  • 0
  • 0
  • 3
  • 0

转型,这个词从未像今天这样被传统企业家们重视。因为,他们正焦虑地处在一个过剩的时代。如何突围,生死所系。

“创业的路上没有后退,只有转型”——这就是今天我参加《赢在中国2017》“转型大片”发布会的最大感受。发布会现场可谓是“星光璀璨”,大佬级人物江南春等来了,转型成功的传统企业家飞鹤奶粉、简一大理石、飞贷APP来了,互联网新锐印奇、VIPKID米雯娟等来了,名创优品叶国富来了,君智咨询谢伟山来了,阿里巴巴研究院院长高红冰来了,媒体观察团虎嗅总编李岷来了。在这样厚重的时代命题下,在著名主持人陈伟鸿的“诱导”下,现场进行了激烈PK。而这些真知灼见、转型智慧、心路历程,又通过现场优米网的直播和十几个主要移动直播平台,传递给了上千万网友。许多企业家甚至在手机上全程看直播,并进行了留言互动。

受王利芬老师委托,我全程观察并直播互动,甚至没来得及和各位熟悉的朋友打招呼交流,下一场再作为媒体嘉宾上台点评。其中谢伟山VS高红冰最精彩,江南春的总结最具高度,米但会后大家都围着明星大S老公的汪小菲拍照……我可以简单粗暴地下一个结论:优米是中国最好的商业纪录片团队,”赢在中国“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创业节目IP。但是不同于当年柳传志、马云、史玉柱等大佬们点评创业选手的启蒙,这一次是以飞鹤奶粉、简一大理石、飞贷APP为样板的转型时代的企业突围揭秘。

数十位当代商界领袖同时站台、各抒己见,可见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对转型都有着各自的痛点与故事。为什么无论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都如此看重转型?在九死一生的转型之战中,未来的产业格局会迎来何种变化?过剩时代的企业究竟该如何转型突围?从这次活动回来我酝酿了一些粗浅思考,这里分享给大家。

【论互联网局部泡沫的倒下与产业的自体进化】

近几年来,在政府、资本、产业的集体助推下,互联网以更快的交互方式、更强的用户触达能力、更优质的信息传递渠道掀起了转型浪潮,几乎所有的公司和企业都在思考如何把自己“互联网化”。似乎正是在互联网大行其道之后,实体企业就开始面临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和艰难的转型之战。

但这只是一方面。正如王丽芬在新版《赢在中国》发布会上所说,“像二马那样做平台,做千亿美金级公司的梦想正如炼钢的火星,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大地上如同几十年前的大炼钢铁般飞溅。”

唯有走出互联网超级平台的阴影,将自身至于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的大环境中,我们能够更为清晰地看到,实体经济的价值正在重新回到舞台中央,支撑起经济二次起飞的动能。

新版《赢在中国》的三个案例,无论是专注小微金融的飞贷、高端大理石瓷砖品牌简一、中国乳业代表飞鹤婴幼儿奶粉,都在让行业内外看到,借助互联网的契机,传统企业的价值集成与资源整合模式都被重新塑造。他们的转型史,也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进化史。这是新版《赢在中国》的核心命题。

可以说,互联网浪潮下,实体经济不仅面临着互联网巨头们不断延伸的触角侵蚀,还面临着重新思索自身价值与定位的重重困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后移动互联网的升级趋势下,在整体供给过剩的巨大压力下,市场话语权又在进行新一轮过渡,这一次,传统企业要面临转型中的二次飞跃。

【互联网成为基础服务,实体企业如何二次转型?】

当传统企业刚刚学会互联网玩法,玩社交媒体、做线上投放、搞社群营销、做粉丝经济的时候,可以很悲伤地发现,网友们(或者说潜在消费者)开始对这些集体免疫了。

除了最早反应过来的如海尔、华为等弄潮儿真正斩获了互联网红利之外,越来越多传统企业面对的窘境是:在互联网上没有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和流量沉淀,在实业上的优势也随着经济过剩的阴霾而阻碍重重。

新版《赢在中国》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互联网正在加速成为新的基础设施,渗透进各个行业,它们在与新的行业和需求相结合后会产生比简单的互联网公司更强大的公司,而这正是新一代创业者的机会所在。

在我看来,这也是实体企业转型的机遇所在。我一直坚持,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的DNA来转型。当互联网深度改变了各行各业的运转逻辑、成为基础设施滞后,互联网公司与实体企业从本质上看都开始进行双向延伸。

阿里、腾讯、京东、网易等等近年来都在大动作向线下实体经济进发,而实体企业也需要从扁平化向立体化发展与进化。这一次双方都卯足了劲儿,希望能从更高的维度给予竞争对手“降维打击”。

在二次转型的突破中,实体企业的优势在于,应对社会及贸易环境的韧性与经验、供应链及渠道控制力、对复杂的垂直行业的理解与深入、引入互联网工具后的弯道超车可能。

新版《赢在中国》所选择的三大转型案例,在我看来都是让自身的传统优势不断与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法进行碰撞,通过不断的自我迭代和进化,走出了一条艰难、痛苦而光明的转型之路。

【读懂过剩时代的三大新规则】

在观看新版《赢在中国》纪录片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为中国创业者、企业家们在转型中的拼搏所打动。但是,在追思转型胜利者荣光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低下头重新思索如何迎接过剩时代的竞争冲击。

因为平台化、技术化、网络化撞上了消费升级与供给过剩的大趋势,正在让大量企业站到了一个较之前更为严峻的身位上。进阶版的互联网玩法和更为扎实的实体渠道,企业未来面对的竞争将是更高维度的全面打击。

发布会上,王利芬提到了在打造新版《赢在中国》调研时的诸多心得体会,我的听后感是过剩时代必须理解三大规则:

第一,必须抱技术的大腿。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物联网等等都正在成为新的基础设施,随着转型窗口期越来越短,不是每一家企业都有时间、能力、资金去成为一家科技企业,就和不是每个公司都要成为互联网公司一样。在未来转型中必须与拥有基础设施搭建能力的科技力量形成结盟关系,拓展自身的技术能力,从而为自身独有的竞争优势加码。

第二,为用户创造路标。过剩时代必须要重视对用户心智的占领。如果说企业的转型之路是一条没有路标的路,那么随着渠道分众化、用户入口去中心化越来越明显,如何为分散在各个群落中的用户创造一个指向自己的路标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可能是撬动未来业务增长的最大关卡。

第三,“以用户为中心”从未如此重要。正因为产能、信息双双过剩,用户对所谓的创意营销也大多审美疲劳,如何将产品打造成内容载体,为自身的品牌代言,真正重要的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传统意义上的商品为中心、以流量为中心的套路都将失效。新版《赢在中国》转型大片中,无论是飞贷、简一或是飞鹤,在转型的过程中,重新补课的不只有如何卖东西,更是如何接触用户、了解用户、服务用户。未来不管是互联网商务,还是实体企业,以用户为中心都是最重要的事情。

【结束语】

过剩时代正在狂野袭来,重塑一切旧有的商业规则!你要么适应规则,要么退出游戏。

《赢在中国2017》商业纪录片,在记录转型者步伐的同时,这些鲜活的案例或许能对你的思维有所冲击、有所启发。

飞鹤奶粉、飞贷APP、简一大理石三个不同行业的案例极具代表性。现正在全国分众电梯媒体上播出。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