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美时代”到“中国时代”,回看中国制造三十年
2017-10-16 15:07:49
  • 0
  • 0
  • 0
  • 0

正所谓壮志未酬春秋梦,笑看浮沉三十载。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中国在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模式实现弯道超车,成为与美国比肩的大国、强国。

这无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荣光。很多人说,中国经济的全球崛起,代表了中国互联网的成功,代表了新兴经济形态的风口如何牛逼。这些都对,但在我看来,中国经济的真正成熟,更在于中国制造以及升级版中国智造在世界主流市场的占位。

用历史的眼睛看,长达61年的广交会或许是中国对外最大最远的一扇窗口,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韧性,以及中国人的创造精神及科技推动力。值得自豪的是,由中国企业主导的智慧生活图景,正在被世界所关注和认可。

广州今年举办了第122届广交会,海尔作为中国制造转型的代表性玩家已经连续第30年参展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坚守,也是永远走在市场潮水最前端的胆魄。

中国制造如何在三十年间逐步引领世界,中国企业出海的动力和优势又在哪里,今天不妨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技术输出,争夺全球话语权的终极能力】

曾几何时,我们的先人们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这些年自主研发也喊了很多年,“东方智慧”、“东方技术”终于也可以扬眉吐气、向外输出了。

从山东青岛走出的民营企业海尔、背靠深圳而崛起的民营企业华为,就不断在世界各国树立“中国制造”的声誉,让原来的外资对手甘拜下风,在高端制造江湖发出了中国的声音。

中国能在全球范围内制定底层游戏规则的行业并不多,家电可以算是其中一个。形成这种全球行业优势的原因,有中国制造业和工业技术的飞速进步,也有中国企业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方面的领先优势。

家电产业从1970年前的“欧美时代”、1970-2000年的“日韩时代”,发展到2000年后被世界普遍公认的“中国时代”。在制造领域,美德日称雄背后的支撑力量,正在被中国逐步超越。

在技术导向的战场上,谁掌握了前沿技术,谁就赢得了全球战争的主动权。这种技术创新并不简单停留在营销或“微创新”的改良层面,而是从源头创新,重新制定行业规则。

我就目睹了海尔攻城略地般地强势技术占位,除了在冰洗、智慧厨房等全产品线都有非常顶尖的单向技术突破之外,海尔还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主导国际冰箱保鲜标准制定的中国家电品牌。这意味着这块市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都将由中国企业来制定。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制造和国家形象。

就在上个月,海尔研发全球大会和海尔智慧家庭全球引领创新峰会相继举行,来自海尔创新体系中的创客们向全球分享了研发创新成果。这次广交会,海尔还将展示规模庞大、闻所未闻的黑科技。

海尔的实践说明,多年海内外市场拼搏所造就的成熟产业链,以及在前沿技术上的强势占位,是中国创造的核心。只有激活这两项,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位置。

【产品进化:中国制造扎根全球的深度升级】

今年广交会上,有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吸引了我的注意。今年的海尔展区,现场发布的产品涵盖了常用家电品类,而且均价都在2万以上。要知道30年前,海尔在广交会上的摊位不足5平米,参展产品只有冰箱一个品类。

毫不夸张,仅仅有技术和生产能力方面的积累,不足以让海尔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标杆。所有实力的最终落点都要作用于产品,从而为用户带来价值。

当我拉长历史的时间轴,会发现海尔所走的正是一条产品驱动的创新之路。

1985年海尔创造了亚洲第一台四星级冰箱,1993年推出中国第一台变频空调,1997年中国第一台数字化电视在海尔诞生,2002年第一台防电墙热水器诞生。2012年海尔用直驱电机取代了传统的皮带电机。2016年海尔将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引入智慧家电。

全球首创精控干湿分储技术到原创同步柔性科技,再到物联网与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前沿颠覆性技术在家电产品上的落地实现,在历届广交会上,海尔总能凭借引领行业的颠覆式产品,获得海外市场的“中国赞誉”。

通过产品的技术化差异和用户需求导向设计,海尔在被欧美品牌占领的铜墙铁壁一般的海外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

在本届广交会上,海尔可以说是非高端不发布。可以说在这样的产品模式下,技术与用户需求的深度结合,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创新的体验。如海尔F+自由嵌入式冰箱、能满足高端用户细胞级养鲜与高效容积的双重需求,物联网纤维级洗衣机能够通过RFID自动识别衣物,这些均为全球首创。

产品维度的创新不断驱动着中国企业发展,大家应该都知道,海尔冰箱已经九年蝉联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这体现了全球消费者对海尔品牌的认可。

海外市场虽大,但壁垒更高。扎根的基础是产品对于消费者的本质价值。海尔在全球市场的成功,很值得广大中国企业借鉴。

【融合共生:从中国制造到全球创造】

通过以往几十年的教训,我们已经知道了,做制造做二三线,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把made in China变成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有真正融入一线,与国外企业取长补短,才能造出真正的中国品牌。

海外市场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把它当做家门口的市场一样去培养去经营,与海外伙伴携手打造更大的价值链和上下游体系。

以海尔为例,不仅将自身创造出来的东西拿到海外去售卖,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产业生态、价值生态的全球化。

大家对海尔“三位一体”的全球协同布局一定不陌生,既能高效精准掌握每个细分地域市场的需求进行重点突破,又能通过资源共享和平台协作推动海尔产品创新。

这样一来,全球研发中心都是海尔的连接器和放大器,不仅和当地市场的创新伙伴形成了产业共生关系,更成为聚合潜在消费者及粉丝的重要渠道,让用户参与到创新全流程。

作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样板,海尔的成长说明,国际化的竞争力,就是从技术到产品,从商业伙伴到用户,从制造到研发,都应该用全球视野来整合资源。

【结束语】

在过去,中国制造总是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山寨、抄袭。现在中国制造终于可以用另外一种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

海尔这样的企业,因中国制造走进了国际视野,又因中国创造成为整个行业的全球主导者。既是中国企业的未来,也代表着一批优秀出海企业的未来。

在某种程度上讲,它们是“中国创造”的未来科技,也是中国智慧的国家名片。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