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百度Apollo成自动驾驶产业的生态轴心
2017-09-25 16:20:21
  • 0
  • 0
  • 0
  • 0

这两天百度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1.5正式对外开放,引起了科技圈不少关注。

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 李震宇

令人吃惊的是,距离百度在7月5号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启动Apollo1.0,仅仅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新增了6.5万行代码,成了百度在“Android for car”这一战略上与时间赛跑的最佳诠释。

简单来说,相较于Apollo 1.0,Apollo 1.5具有更强的障碍物识别能力、国内唯一开放的高精地图和仿真场景、激光雷达云端标定、对合作伙伴的模块化接入支持更强。

讲真,2017年,百度没少折腾。在AI领域如此大步快跑,对于百度这样体量的公司来讲,殊为不易。

借着Apollo 1.5发布的契机,是时候关注一下在“AI first”的关键年份,这场抢跑人工智能赛道的豪赌到底会给百度的未来带来什么?

【从百度说起,人工智能背后的产业变迁】

BAT这一中国互联网的黄金三角,百度的位置常被虎视眈眈地拿来做文章。我们都知道百度近几年一直处在巨大的变革当中,为其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量。因此,想要看清百度的真正价值,抓住业务主线就变得越发重要。

过去我在分析百度的时候,不止一次指出,百度最大的底牌也是最大的机会,都在于他本质上是一家纯粹的技术公司。

可以说,围观百度的技术进程,某种程度上就是观察中国互联网产业变迁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我们不妨先来复盘一下百度的技术发展史:

2013年1月,百度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

2015年12月,在硅谷组建了新的自动驾驶部门;

2016年12月,百度无人车在北京五环成功路测;

2017年1月,与北汽集团合作开发智能汽车技术和3级自动驾驶技术;

2017年3月1日,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

2017年4月,投资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的xPerception公司;

2017年4月,与哈曼合作开发基于云端的人工智能车内应用解决方案;

2017年4月,在CES Asia上海车展上公布Apollo计划;

2017年6月,与博世和大陆集团合作开发自动驾驶和车内移动服务;

2017年7月,百度AI开发者大会启动Apollo1.0,打造自动驾驶领域的安卓平台,与长江产业基金会成立Apollo基金,生态投资100亿;

2017年9月,Apollo 1.5正式发布,自动驾驶五大核心开放能力全面开放。

从这个指数级上升的技术时间轴上,可以看出百度在人工智能,特别是自动驾驶上的加速快跑。

除了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极为匹配的搜索和信息流,百度其他业务都或多或少的剥离与重构。百度医疗事业部被裁撤、百度外卖被饿了么收购、百度金融独立、百度贴吧整顿……很多人讶异于百度“ALL in AI”的破釜沉舟,其实这没什么好惊讶的。

大家都知道,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做成新的入口级产品。相较于阿里的淘宝/支付宝、腾讯的微信,去更远的未来抢占先机就成了百度最好的选择。智能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产业基础设施的重建,中国有着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AI生态系统,百度绝对是其中的领军力量。

开放平台也构建起了一个连接新汽车产业链的AI开放生态,在我看来,百度已然伴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而前不久发布的Apollo 1.5开放平台,将打开中国AI产业在自动驾驶这一细分领域的全面应用场景。

Apollo平台研发负责人 王京傲

【从生态系统到应用场景,自动驾驶的三大赛点】

想要赢得自动驾驶的时间战,首先要知道在科技突破、社会法规、技术竞争的协同作用力下,最核心的产业趋势是什么。

其实我最看好百度的一点,就是它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就像当年李彦宏力排众议坚持做人工智能,没人想到它会成为百度新的增长爆发点。而如今Apollo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AI开发者平台,也印证了百度战略选择的正确。

百度副总裁 邬学斌

目前驾驶领域的三大趋势,恰好也是赢得竞争的三大赛点。

赛点一:汽车产业链生态系统的构建。自动驾驶技术上的复杂性、实验过程的随机性、政策法规的滞后性,都注定了这不是某个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以开放平台为轴心,如何布局自己的移动生态系统,百度的做法是,通过召集全球合作伙伴,用技术为汽车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赋能。

此次Apollo1.5开放了障碍物感知、决策规划、云端仿真、高精地图服务、端到端的深度学习(End-to-End)等五大核心能力。首批合作者Momenta和智行者科技,已经完成了实车验证。

另外,百度在自身的开放生态中,打通了智能时代的全新汽车产业链。OEM主机厂、Tier1供应商、开发者生态公司和初创科技公司等云集其中。全球顶尖激光雷达制造商Velodyne,也将为Apollo生态成员提供专项支持,可享有更短供货周期。Apollo平台提供所有功能模块,比如OEM商可以通过百度Map的SDK,实现自己所需要的一些个性化地图解决方案,降低开发门槛。从供应链到自主研发,把产业链的核心要素有机的垂直整合,打破创新边界,才是真正的生态型平台。

赛点二:应用场景的构建。一方面是构建合理测试场景,比如百度的“云端仿真”技术、与博世、金龙客车等厂商合作,都极大地丰富了实车测试数据,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是通过推动政策进步从而创造良好的实车落地环境。7月百度AI大会李彦宏坐无人车上五环,也引来不少争议,而通过不断博弈,中国无人车上路的相关法案,《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适应性验证管理规范(试行)》已经形成基本框架,正在无限接近发布。对整个产业来讲都是极大利好。

赛点三:打造开发者集群。开发者是绝对的主力军,这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铁律,也适用于想打造“自动驾驶领域安卓”的百度。除了与Udacity联手推出自动驾驶全体系课程和专项竞赛,从而促进自动驾驶专业开发者的成长之外,Apollo基金“双百计划”也将在未来三年内,拿出100亿投资超过100个相关项目,扶持初创团队。百度的每个举措招招都目的明确,不得不说,百度的动作无疑将推动需要自动驾驶产业走的更远。

【与时间赛跑,阿波罗计划为何如此“急于求成”】

Apollo 1.5能如此快地进入应用场景,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如此执着于跑赢时间表。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百度如此着急?

我的一个推测是,狙击谷歌。今年2月,谷歌大脑项目旗下的深度学习开发平台TensorFlow1.0正式对外公布。“不能再让谷歌造出AI时代的安卓”,恐怕成了大多数AI巨头的共识。于是9月8日微软与Facebook联合推出了开源工具ONNX,即“开放的神经网络切换”。显然,百度加快Apollo 1.5平台的开发,切入“Android for car”这一细分领域,有机联合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也有效地为自己抢下一城。

另一个考虑,恐怕是快速将汽车产业聚合到自己的生态系统当中。要在产业链中占据足够坚实的基础,打造“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安卓”,必须在逐步释放平台的技术价值。能够快速完成技术突破性进步的平台显然会赢得产业生态伙伴更大的信任,从而强化自身的生态势能。

此外,如今无论是汽车厂商、传统汽车供应商、芯片制造商,甚至共享约车,都对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翘首以待,生怕赶不上AI这趟快车。据说Apollo1.0发布之后,就有1300多个合作方下载使用了Apollo开源代码,近百个合作方通过Apollo官网申请开放数据。上线当月在Github(全球最大的开源社区)的全球C++类项目中排名第一。汽车厂商等也纷纷伸出橄榄枝,Apollo1.0就和金龙客车实现了首例商用车落地。可以说,在众多产业合作者的合力推动下,应用场景有了,市场有了,自然会驱动百度加快Apollo的全面开放速度。

这是我最愿意看到的景象:以生态为轴心,产业各组织单元在协同升级中一起应对智能化的产业冲击,不断为大众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百度要在五年后实现无人车的全面量产,结果如何还要等时间验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百度的Apollo,一定会让中国的自动驾驶产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这其实就是百度技术赋能的最直观体现。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