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下半场的新玩法:从智能手机到生态链
2018-07-20 14:36:50
  • 0
  • 0
  • 1
  • 0

2018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主板上市,在港交所举行敲锣上市仪式非常热闹。同一天,在香港、北上杭等城市,小米在多个地标建筑上做了大幅广告,上面只有“谢谢”两个字,是满满的情怀;近日,在诸多公寓楼写字楼里,小米有品几乎霸屏了全国的分众电梯广告,贺上市,全场8折赫然在目,突感一场赋能生态的运动正在进行中。

小米上市后,很多人帮着计算小米公司的市值是否超过了京东或者百度,人们都期待资本市场的新面孔,或许能够改变当下的互联网沉闷的格局;也有人帮忙计算雷军的身价,或者小米公司又诞生了多少亿万富翁,大家不免感慨资本造富创造的奇迹。而理智的行业观察者更关心的是,过去,小米如何成为资本的宠儿,未来,小米又该如何走下去。

【新零售赋能的小米速度】

在小米上市当晚,我拿到的小米招股说明书,足足有500多页。其中盘点小米过去7年取得成绩单,足以让业内嫉妒羡慕恨。

七年间,MIUI收获3亿用户,小米云2亿用户,小米生态圈里,日活千万的APP小米有21款。小米也创造了很多全球第一:穿戴设备全球第一,移动电源全球第一。在不久前发布的小米8发布会上,雷军宣布智能电视小米中国第一。

最让人们感慨的还是小米的发展速度。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小米突破1000亿收入。只用7年时间,走过了脸书12年和苹果20年走过的路。“小米速度”算得上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行业的奇迹。

小米如何创造这个奇迹?

雷军早在2008年就提出“极致、专注、口碑、快”七字诀,可以看做是小米走向成功的方法论。极致是最终目标,专注和快是行为准则,口碑是互联网思维的原则和核心。

解决用户的痛点往往成就爆款产品。极致的爆款产品,来自于对于用户痛点的深入观察和全面把握,小米奉行的粉丝文化,得以与用户深入交流和对需求的精准把握。比如,米粉们一直津津乐道的小米手机刷公交卡,以及红外遥控家里电器,这些看似微小的创新,却真正打动了不少用户,形成了口碑传播效应。

此外,小米在手机业首次采用屏占比高达84%的全面屏设计,以及二代全面屏产品上更为极致的91.3%屏占比 ,给用户带来了极致的视觉冲击,同时也将整个行业引入到全面屏时代。

如果说,微创新和全面屏展示了小米对产品体验的极致追求,那么5%的综合利润率,则是对于“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价值底线的极致追求。优秀的产品和厚道的价格,贯穿了小米每一条产品线。本来可以借助爆品和旗舰产品的创新获得超高利润,雷军却往往选择了一个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亲民价格。

新零售,是过去三年里,电商行业使用最多的热门词之一。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解读:但和技术赋能观点略有不同的是,雷军的观点更偏重结果,他认为新零售一定带来高效和优秀的体验。这样看来,“极致口碑快”,恰恰代表的是高效和体验,雷军的七字诀成了“新零售”的最佳诠释,也成为解释小米速度的最完美答案。

【5%的利润率如何支撑小米的高市值:生态玩法】

圈内很多人喜欢用“下半场”形容人口红利不再的互联网。对于小米而言,登陆港交所之后,小米从一家创业公司变身为上市公司,或许这也是小米的下半场。一定有人质疑,雷军坚持的5%综合净利润,如何支撑起高达数百亿的市值?在小米的下半场,玩法又有什么不同?

如果对小米七年历史全面的梳理,是能看到小米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进化路线:从手机便携设备到电视等信息家电,再到全部家电门类,进而辐射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品类。上半场的小米铁人三项依然能够发挥作用,仍然代表了小米的核心竞争力。

小米的铁人三项从最初”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三项”,进化为“硬件+互联网+新零售“。但三大项目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甚至可以称之生态系统,而生态玩法才是小米下半场的关键。原因有二:

第一是三级火箭

作为搜狗的前市场总监,我曾参与过搜狗输入法、浏览器和搜狗搜索的三级火箭设计。在小米的生态系统里,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与三级火箭类似的小米系助推系统或许不止三级,更像是一个航天飞机。

5%利润,是雷军在母校武汉定下的红线。但这只是第一步,就好比一个豪华酒店,住宿费可以很便宜,但丰富的服务仍然收获颇丰:手机要下载应用才能玩,应用商店的模式有了;看资讯,可以内置信息流广告;玩游戏,可以搞联合运营分成;小米钱包就更强大,像阿里的支付宝一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有了三亿用户的MIUI,小米完全不愁盈利模式。

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占小米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9.4%,但互联网业务毛利占比却高达39.6%。小米的用户平均互联网收入也从2015年的28.9元一路上涨至2017年的57.9元。小米做了形形色色的硬件,却还把自身定位于互联网公司的原因,或许正在于此。

小米生态中,硬件之间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真正实现了万物互联。小米手环能够提醒手机上的未接电话,还能直接解锁小米笔记本。而小米手机和智能语音助手,扮演者航母战舰的旗舰和指挥中心,既可以为小米电饭锅或者米家的电磁炉,提供丰富的菜谱,又把各种烹饪期间的消息反馈给手机。

最终,你发现一旦买了小米的设备就停不下来,你可能会喜欢上每一款即将面世的新产品。

小米生态体系,从纵向看,操作系统、软件、电商、以及各种服务,彼此关联 环环相扣;从横向看,硬件产品相互渗透,形成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就如同电影《阿凡达》的那颗神树一样,茂密参天。

第二是高复购率

小米生态产品很早已经超出了信息家电范畴,囊括了越来越多的非家电的生活消费品,这些产品可能没法和小米生态系统的产品互联互通,有的甚至有独立的品牌。但是人们还是能够从这些新品中看到小米的独有的基因:

一个是功能上创新,每款产品总有一个或者几个功能点能够打动你,或者市面上的产品还未能解决的痛点。另一个是颜值普遍较高,赏心悦目。比如,米家有品平台上电器,大多为白色且设计考究,用料扎实,简约中带着一些文艺范,而这其中不乏获得红点设计大奖的作品。

优秀的产品口碑往往自带流量,高复购率让5%的利润率形成丰厚的利润,成为可持续的长远商业策略,而非只图眼前利益的鼠目寸光。小米生态中,最贵的产品是价值1万的激光电视,全系列硬件套餐或许价值数万,即便是5%的低利润率,也有丰厚的利润额。

所以,我们根本不用为小米的市值担心,小米生态只要稳步推出高口碑的新产品,保证高复购率,就能让市值不断增长。

【小米线下的无限可能】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看不懂小米了。

当小米做手机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一帮互联网人去做手机是天方夜谭;小米做智能电视和笔记本的时候,很多人以为这也许是在对标苹果;而当小米做电饭煲的时候,家电领域的滕明珠坐不住,开始与小米叫板。

上周,通州万达小米体验店开业,除了琳琅满目的手机数码笔记本产品,沙发、床、家用生活用品,占据了不少空间。孩子们在兴致勃勃地堆积木,家长们挑选家居和沙发,让人有一种逛宜家的既视感。或许有人问,小米有品难道会是下一个“宜家”?

(在小米体验店里,人们对米家有品的产品颇感兴趣)

但至少看到一点,米家有品走入线下对于小米,是重大利好。

雷军早前公开过小米之家的坪效数据:小米之家门店平均在200平方米左右,年均营业额在6500万到7000万之间,坪效达27万/年,仅次于苹果的40万/年,做到了行业第二。现在随着米家有品的商品全面走入线下,小米之家的坪占数据还会上一个台阶。可以预见的是,小米线下增长将有着无限可能。

【结束语】

小米高速增长的秘密还有什么?应该还有很多。

一个企业能够成长多快,成长为多大的公司,与创始人的用人水平,能够找到多少合伙人密切相关。与腾讯创业初期的五虎,阿里初期的十八罗汉类似,小米也有着着优秀和稳定的创业团队。这是小米能够一路稳健走下来关键原因。

同样,一个企业的文化和调性,与创始人的调性往往天然一致。在圈内,雷军是以勤奋著称的劳模企业家著称。而我在北京和深圳多次逛小米之家体验店时,发现小米员工有着同样的敬业、热情的品质。小米有着正能量的基因,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小米也许是涉足领域最多的互联网公司,在硬件行业的创新无愧于“产业鲶鱼”的称号。但以往这样的鲶鱼企业往往成为行业公敌,甚至和同行爆发激烈的口水战。但小米却总能在竞争中获得同行尊重。

小米迅速发展的八年,也是中国智能手机发展的黄金时代。或许,下个八年,小米生态也会想小米手机那样,也许能够刺激中国更多制造领域的同行,与产业一起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