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包围城市,收割共享单车下半场:哈罗手里有什么筹码?
2018-05-21 17:00:59
  • 0
  • 1
  • 2
  • 0

共享单车出世以来,从百团大战到两强争霸,再到哈罗单车成功突围三足鼎立,只能说这个行业的死亡名单很长,但黑马一直都有机会。

这就是中国互联网的残酷和美丽。

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特点之一,就是最后往往以巨头资本进场收割作为大战的终结。无论当时呼风唤雨的有多少家,即使风光如摩拜,也不得不在资本的主导下卖了身(总融资额171.6亿人民币,作价27亿美元被并购,胡玮炜未必有外界传闻的“抛弃同龄人”那么得意)。

在井喷发展、资本狂热之后,共享单车也快速进入了大战的收割期。在这种敏感的时刻,资本的每一步动作都牵动着业内外人士的神经,就在不久之前哈罗被爆出新一轮融资。

据接近交易的人士向媒体透露,此轮融资的金额接近7亿美金。主要投资方包括了蚂蚁金服和复星,这也是目前为止哈罗单车融得的最大单笔资金,E2轮也在筹措当中。要知道,就在2017年12月,哈罗刚拿到近5亿美元的资金,依然是蚂蚁金服和复星领投,间隔仅仅4个月。

BAT之一背书加上巨额注资,哈罗这是要收割市场的节奏吗?

今天本文就来分析一下,哈罗可能如何洗牌共享单车产业。而摩拜和OFO面对哈罗“农村包围城市”的庞大势能,又该如何应对?

【共享单车第一阵营洗牌:哈罗、摩拜、OFO,新三国各有特色】

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哈罗单车已进入220个城市、200个景区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共享单车服务,有媒体报道哈罗目前的总投放量在700万左右,而摩拜和OFO受制于融资事宜,今年都没有太多的新增投放。

继拿下二三线城市之后,哈罗发力也着实迅猛,而在其推出全国信用免押金后,用户和订单激增,据多个行业人士透露,目前哈罗订单量已经超过摩拜和OFO。

基于此,貌似可以得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结论:共享单车第一阵营再次洗牌。哈罗第一,初步奠定了共享单车的行业领军地位,摩拜、OFO角逐第二。

有趣的是,除了两轮的自行车,哈罗还在布局四轮出行,未来将覆盖短途到中长途的地面出行场景。加上弹药充足,生态强大,持续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未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反观摩拜,并入美团的出行服务大场景之后,将致力于智慧出行综合解决方案,通过业务和场景联动,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探索盈利模式,值得期待。

而OFO则在前不久拒绝了滴滴的收编,但有媒体报道称与上海凤凰的采购量也未达到预期,市场投放开始缩减。因此,降本增效、探索更高效的运维管理方式,释放全球市场的增长空间,发挥国内市场既有的规模效应等,都成为OFO破局的关键。无论结果如何,坚持独立运营的OFO带给了市场带来了不一样的想象和期待。

总体一句话,共享单车第一阵营已经很清晰,但哈罗、摩拜、OFO三强各有特点。基于探索良性发展模式、避免补贴战等共识,目前共享单车行业整体告别了野蛮增长,进入升级新阶段。

【成本、效率、技术:哈罗有哪些筹码?】

三强中,对比卖身的摩拜、破局中的OFO,哈罗成为战局收割者的可能性更大,这就不得不来盘点一下,哈罗手中的核心筹码。

一是硬件成本。有业内人士爆料,2017年12月,摩拜1.1亿营收,成本5.6亿,月度亏损4.5亿,这是导致资本推动被收购的直接原因。而独立运营的OFO,也开始大幅度节流,补贴取消,减少新车投放,缩减了供应商订单。反观哈罗,不仅在硬件上进行了成本溢价控制,数据显示单车的成本摩拜1000、哈罗800、OFO500,一方面合理缩减了单车的独特性设计,尽可能使用标准件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对自行车供应链的掌控能力更强(与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合并),使其拥有了更好的议价能力。

二是提升运维效率。从一开始,哈罗就避开了一线城市的鏖战红海,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曲线策略,首先进入二三线城市,充分发掘了三四线五六线的人口红利(增量市场)。开城速度快,坚持使用智能车,使哈罗能够及时通过数据掌握运维情况,让单车的运营状况全部一目了然,从而提高单车的翻牌率,进一步降本增效,保证了后期进入一线城市时拥有极强的有生力量和成本优势,得以长期推行免押金战略,收割新用户。

三是技术优势。我曾多次强调,共享单车的本质是未来中国乃至全球智能物联网最重要的入口级产品之一,因此朝着国际化、物联网生态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向发展才是王道。这也是与其他共享单车平台拉开距离的重要超车点。

客观来说,就目前来看,摩拜、OFO在全球化上虽然领先,哈罗还未涉及,但全球化的单车发展并不顺利,而从哈罗单车的发展路线来看,国内的单车市场其实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加之其在技术上的投入助力其长远的发展。

一方面建立于出行大数据平台“哈勃”云,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合作,实现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高效精细化运维,共同推进共享单车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助力城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另一方面,携手国内外智慧交通领域内的领导企业,切入四轮智能用车场景,构建辐射3-10公里的“4+2智能立体出行大生态平台”,完成共享单车的战略升维,据猜测,其还将发力自动驾驶。

如今的共享单车,具有智能化、全球化、生态化的三大趋势,头部驱动效应明显。哈罗不断加注,手握巨大的流量、技术和生态体系优势,外部资源战略联动不断筑高壁垒,收割意图明显,增速凶猛。这场“田忌赛马”能否翻盘,还要看红黄车及其背后生态的反应速度和联动能力。

【社会价值与商业逻辑:共享单车下半场破题立论的两大骨鲠】

时光倒推到两年之前,与共享单车同时崛起的,还有不断的批评声音,比如大量的违规停放、考验人性的运营模式、对社会公共资源的占用等等。

任何一个新兴事物、新的模式兴起,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大流量入口和管理难度大,本身就是共享单车产业的一体两面。

我们不会因为有电信诈骗存在,就禁止所有人打电话和网购一样,问题无法阻挡一个模式的兴起,因为这是大势。

当然,我们也很欣慰地看到头部平台正在努力通过技术手段和运营模式升级,在行业狂野奔跑的同时,试图改进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以哈罗为例,其智能停车点系统(HIPS),能够掌握区域内单车数量与状态、地理围栏、骑行轨迹及各区间的供需流量,从而利用动态定价和活动策略等分配杠杆来调节供需。

智能语音提醒功能、“GPS+北斗+基站三重定位技术”的电子围栏系统,以及网格化的管理运营,能够快速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

实名制注册、芝麻信用等手段的应用,则有效避免了低龄群体使用单车的风险,将共享单车的社会问题减小到最低。

相比于“先污染后治理”式的焦头烂额,黑马哈罗显然更加游刃有余,从源头避免了可能的社会隐患。

与之类似的,还有共享单车的盈利难题。相比于前辈们以补贴换市场的“卖血式运营”,哈罗一开始,就从智能硬件、营销分账、大出行生态、智慧城市等跨领域、多维度的效益点展开业务。

总体而言,三强发展到现在,合并几乎不可能,除非哪天A和T握手言和,接下来还有一轮苦战。硬件的体验价值在达到一定阈值之后,对企业的增长贡献也会开始递减(参考PC和手机)。

唯有拥有更加良性的商业模式,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坚持“高维打低维”的技术理想主义并不断投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结束语】

我在各种场合都说过,共享单车不像网约车那样,有许多人额外买车专门靠此赚钱,真正体现了共享经济的精神。同时,它也是“人连接万物”的智能入口之一,又是底层大流量入口。

双马都在加持,两大生态鏖战,这绝不是偶然。

不少媒体喜欢人云亦云,一会儿说市场火爆,一会儿说要凉凉,也不知道到底是把共享单车当成做火锅的还是卖冷饮的。

共享单车站住的是全球智能物联网时代黄金交叉点的入口,也是下一个流量的必争之地。其价值远超于硬件本身,而在于其连接的无限可能,这里面有大故事、大未来。

从这个角度上看,你才能读懂哈罗的弯道超车、摩拜的大出行梦、OFO的坚持自我,这场战役才会如此好看。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